全部
当前位置: 教育帮教育文章计划总结数学工作计划总结北师大(数学)(一年级下册)编写说明

北师大(数学)(一年级下册)编写说明

03-10 16:02:42 | http://www.jiaoyu880.com | 数学工作计划总结 | 人气:780

北师大(数学)(一年级下册)编写说明,栏目:小学数学工作总结,初中数学工作总结,小学数学工作计划,五年级上册数学计划 ,http://www.jiaoyu880.com 。

北师大《数学》(一年级下册)编写说明
一、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百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七单元“加与减(三)。在这些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第六单元“购物”。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结合购物情境进行简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能估测和使用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通过大量“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并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统计”。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伴进行交流。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我和小树一起长”、“小小运动会”、“今天我当家”,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动手做、小调查等活动,旨在对某一知识进行实际应用。在从事这些活动中,学生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本册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色
  本册教材力求体现整套教材的基本特点,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呈现学习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注重学生的数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等的发展;避免程式化地叙述“算理”和死套题型地进行操练。下面具体阐述本册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色。
(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结合生活情境发展学生的数感
  发展学生的数感,是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数与代数学习的核心目标之一。本册中百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运算等内容的学习,除了保证学生在数数、读数、写数、比大小、加减运算等方面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外,特别重视学生数感的形成和发展。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本册的学习中,数感主要体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理解运算的意义,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
1.关于百以内数的认识
  (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第一单元的标题“生活中的数”,体现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了教材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的设计思路。本单元设计了“数铅笔”“数豆子”的活动,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将体会到物体与数量的对应关系,从中抽象出数的模型,体验数的实际意义。本单元在比较数的大小的学习中,设计了“动物餐厅”等情境,鼓励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百以内的数。教材鼓励学生运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如自己年级有几个班、每班有多少人,使学生进一步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的作用。
  (2)经历运用适当的方式表示数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位值制
  学生在学习写数的过程中,教材关注使学生经历运用适当的方式表示数的过程。如教材在表示抓一把豆子有多少粒的活动中,设计了“怎么拨、怎么写”的问题,鼓励学生表示出豆子的多少。为了方便地看出豆子的数目,学生将认识到使用较大的单位(十、百)的必要性。
  教材还设计了看谁数得快、你拨我写、将数分成几个十和几个一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位值制。

  (3)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对数的大小进行比较是数感的重要方面。教材在“动物餐厅”的情境中,鼓励学生就21和18大小比较的方法进行交流,探索百以内的数比大小的规律。教材特别重视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数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如运用语言描述鸡85只、鸭42只、鹅34只这三个数的大小关系(百以内数的范围内),如可以说鸡的只数比鸭的多得多,鸭的只数比鹅的多一些。教材还安排了“先估一估,再数一数”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借助直观和经验进行估计。

www.jiaoyu880.com2.关于百以内数的加减法
  (1)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是百以内数的加减法学习的首要目标。无论是对于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进位、退位加减法,还是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学习,教材都安排了具体的生活情境,鼓励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抽象出算式,以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教材在第三单元、第五单元中将加减法合起来安排,用主题图的形式引出加减法问题或引导学生提出加法和减法的问题,这样使学生学习的数学更加接近于实际,因为实际生活中同一情境往往会引出很多问题,有利于开阔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空间。
  (2)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发展估算意识和技能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有利于人们事先把握运算结果的范围,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技能是发展数感的重要方面。教材为此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到估算的必要性。如在第74页的“套圈游戏”中,在未进行精确计算之前,先提出估计淘气是否能赢的要求,鼓励学生有意识地进行估算,并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同时,教材在加减法的学习过程中,安排了大量的估算活动,如第26页第4题,50元可以买哪两种玩具;第51页我们去春游,哪两个班坐一辆车最合适等,都鼓励学生养成运用估算来解决问题或预先估计运算结果的习惯。
  (3)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在尝试计算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出发,产生不同的计算办法,我们应当鼓励与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并为学生提供交流各自想法的机会,通过交流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中,重视展示学生探索算法的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例如,第46页买书的情境,教材不是一开始就呈现竖式,而是列举了4种方法,目的是鼓励学生自己探索计算的方法,并通过与他人的交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教材呈现的方法是学生可能出现的,并不要求学生掌握每种方法。
  (4)把加减运算的学习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自己生存的世界,解决在这个世界中发生的问题,解决问题过程的本身就提供着丰富的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机会。本册教材将加减运算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避免过去应用题人为分类、套公式等的弊病,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当加减运算问题从具体情境中自然提出时,学生既体验到发现问题的成功,又能切实感受到学习计算的必要性。例如,在第三单元“加与减(一)”中,教材通过小兔请客、采松果、青蛙吃害虫等情境,鼓励学生从中提出问题,在解决部分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引入如何进行计算的内容。在计算的练习中,教材安排了许多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这些问题现实、有趣、呈现方式多样,并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如教材第29页提供了中国在2001年北京举行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获得金牌第一的资料。
  (5)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保证基本的运算技能
  保证基本的运算技能是这部分内容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基于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教材为加减运算设计了形式丰富的练习。除了上面所提到的呈现方式多样的实际问题外,教材还提供了富有童趣的多种活动和游戏,如神奇算式的找规律活动、火星探险的数学游戏、谁先到家的竞赛、森林医生的诊断错误的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逐步提高运算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
3.关于元、角、分的认识
  本单元的标题为“购物”,突出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认识元、角、分,并用于解决购物中的实际问题,加强了这部分内容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购物活动,如通过买文具认识小面额人民币;通过买衣服认识大面额人民币;通过商场购物学习合理使用人民币,学习计算购物的钱数、付钱的策略,以及怎样核对应找回的钱数等。

(二)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空间与图形学习的核心目标之一。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是建立在观察、感知、操作、思考、想像等的基础上,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实际观察和操作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必备环节。因此,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教材安排了丰富的操作活动。
  1.关于“观察与测量”
  (1)在实际观察物体活动中,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
  观察物体的内容是培养空间观念的崭新素材。教材设计了大量观察物体的活动,鼓励学生实际观察身边的物体,逐步建立起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体会从不同方向去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如教材提供了观察小汽车的活动,它要求两个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小汽车,并在头脑中形成表象,从而判断出他们分别看到了什么。
  (2)在测量活动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理解常用长度单位
  教材自始至终提供了大量的测量活动。如,教材开始时设计了学生用不同的单位测量同一课桌的活动。学生在测量课桌有多长时,由于用的单位不同,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结果:课桌大约有5枝铅笔长、6??长、3把尺子长等。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他们体会到为了方便应用与交流必须统一测量单位,由此认识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教材引导学生认识了厘米和米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并设计了“什么东西的长大约是1厘米或1米”的活动,鼓励学生理解有关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使抽象的单位变得可以体验。

www.jiaoyu880.com这部分内容安排了许多估测的活动,如1米大约有多高,估计淘气和机灵狗有多高等,使估测活动贯穿于整个测量活动中,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技能,这对于发展学生对测量单位的理解以及数感很有好处。
2.关于“有趣的图形”
  (1)在从立体到平面的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
  教材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从常见的物体出发,设计了下面的操作活动:把一块底面是三角形的积木在沙滩上按一下,出现一个三角形;把小圆印章盖在纸上就是圆;把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底面画下来就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在活动中,学生将认识和了解常见的平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这样的设计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思路。学生对于平面图形已经有了大量的感性经验,进一步,教材安排了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见到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联系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这些图形。
(2)在操作、思考和交流中,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基础是他们的经验和活动,他们对于几何图形的认识和深入理解是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而获得的。为此,教材安排了四个“动手做”,设计了钉子板上围图、折纸、分解图形、拼图、设计图案等大量活动,为学生创设了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的空间,促进他们空间观念的不断发展。
(三)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注重通过调查活动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这部分内容,教材先后安排了学生所熟悉的“组织比赛”“买气球”“调查你们组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等三个活动,使学生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如为了更好地组织比赛,需要调查全班同学最喜欢的体育活动。教材还通过“小调查”“说一说”等栏目,鼓励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增长统计活动的经验。并在此过程中,学习阅读和完成简单的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
(四)在整理与复习中,注重发展学生回顾与反思的意识
  教材安排了两个整理与复习。整理与复习改变单纯做题的模式,注重发展学生自我反思的意识。每个整理与复习都分成三部分:你学到了什么,我的成长足迹和一些练习题目。你学到了什么”这个栏目,目的是鼓励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反思,由于学生年龄小,所以采取看图说一说的形式,给学生一些提示。学生在观察图的基础上,说一说学到了什么知识,然后提出一些问题在小组内交流。我的成长足迹”这个栏目,目的在于让学生回顾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与进步,体现了课程标准中倡导的记录学生成长的理念,是学生自我评价的一种方式。教材中提出了若干问题作为引导,学生可以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也可以把这些资料放入自己的成长记录中,并适时更换,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成长足迹。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建议
(一)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数学学习非常重要。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教师首先应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学生回答的对与错或语言是否完整,教师可以延缓评价,要多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特别注意的是不宜用统一的、程式化的语言来训练学生,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教师要让每个学生首先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数学。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师不要急于求成,对学生过早提出统一的、硬性的要求,而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例如,在实践活动“小小运动会”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设计成一个童话故事,在讲故事的进程中自然引入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表演;还可以结合学校的运动会,鼓励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三)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例如第50页探索如何计算19+18时,教师首先应鼓励学生自己思考解决的方法,并在小组内开展交流。在小组交流中,教师应指导每个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计算的方法,并要求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方法,必要时还可以让一些同学再谈一谈别人的方法对自己的帮助。这样的安排,使每个学生都有表达和倾听的机会,并逐步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
 


希望北师大(数学)(一年级下册)编写说明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哦,记得收藏本站。

关键字:数学工作计划总结,小学数学工作总结,初中数学工作总结,小学数学工作计划,五年级上册数学计划   

北师大(数学)(一年级下册)编写说明的评论

联系方式 | 收藏本站| 教案说课| 试卷课件| 作文大全| 好词好句| 优秀范文| 网站地图| 热门专题

Copyright © www.jiaoyu88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学语文试题,小学数学试题及答案,小学语文试题及答案,初三数学试题及答案,高一英语试题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