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当前位置: 教育帮教育文章语文学习人教版课堂实录人教版四年级课堂实录市级教研课《题西林壁》教学实录和教后反思

市级教研课《题西林壁》教学实录和教后反思

12-14 15:54:51 | http://www.jiaoyu880.com | 人教版四年级课堂实录 | 人气:932

市级教研课《题西林壁》教学实录和教后反思,栏目:课堂实录大全 ,http://www.jiaoyu880.com 。

教学目标 :
1、会正确书写“缘”,理 解“题、横看、缘”等词语在诗中的意 思。能正确流利地朗 读、背诵古诗。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正确看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诗句的理 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 情以及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 学习古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感悟品味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课前交流:
1、老师:同学们,我们以前见过面吗?(学生:没有)
老师:自我介绍。初次见面,要是以后同学们在街上碰到我,你们能认出我吗?为什 么?
老师:为了避免大家忘记我,请同学们认认真真、含情脉脉地看我一分钟。(师从正面、侧面、反面各转一圈)
老师:现在不会认错了吧?刚才,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老师,现在让我也来认识认识你们吧!(生自我介绍)
2、同学们喜欢爬山吗?你爬过哪一些山?它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用一个词语概括一下。
3、(课件出 示描写山的词语)现在我们来一个记忆力大考验,老师这里有一些描写山的词语,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最多的词?(请学学生朗读、齐读一遍)
4、交流学生记词情况。
一、情景引导新课
1、你对庐山有哪一些了解?生介绍课前搜集的庐山的资料。
2、想不想亲眼目睹庐山的风采,让我们跟随摄像机的镜头一起走进美丽的庐山。(课件播放庐山图片)刚才我们的庐山之行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
2、庐山是历史文化名胜,以其美丽壮观的景色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为庐山留下了一首首壮美的诗篇。900多年前宋朝大诗人苏轼花了十多天的时间游览了庐山,但对庐山的认识还不够全面,他感受颇深,在庐山西林寺的墙壁上写下了这样一首诗。请看大屏幕。(出 示课件: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3、哪位细心的同学知道了这首诗的名字?
师指导学生朗 读题目。(生跟老师一起朗 读课题)
4、理 解题目的意 思:
题:书写 (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带着你对题目的理 解再读古诗题目。
5、这首诗的作者是——苏轼,关于苏轼你了解多少?(课件出 示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书、画都很专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大的成就,对词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著有《东坡全集》。
6、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
7、课件出 示古诗范读
老师:读得怎么样?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也能读得这么美。
(1)生自由读。请同学们仔仔细细读上4遍,前两遍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要把诗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的时候,要注意把它念通顺,注意诗的停顿。
(2)请学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一会你们来评价评价。
(3)师生合作读。读古诗不仅要读的准确,还要读的有节奏,要读的有板有眼。学生朗读前四个字,师读后三个字。
二、感悟理 解
老师:诗写得美同学们读得更美。但是仅仅会读还不行,还要会理 解。同学们平时是怎么样理 解古诗的?
学生:交流理 解方法。(查字典、结合诗后注释、查工具书、上网查资料等)
老师: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自读古诗,请同学们用你平时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古诗。
生自学,师巡回指导
老师:学好了吗?谁能说一说,通过自学古诗的前两句,你都知道了什 么?
老师:(出 示岭峰的图片)岭和峰有什 么不同?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岭:连绵不断;峰:高耸入云、高高挺立)
(学生:作者还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景色都不一样。从“各”字看出都不一样。)
老师:你能想象一下作者从不同的角度会看到庐山怎么样的景色?(师创设情境)
(远:重峦叠嶂 近:危崖险岩 从高处俯瞰:深沟幽壑 从山下仰望:遮天蔽日 )
老师:怎么样读出不一样的感觉?读出气势,有强弱对比,如远近高低都是重音,要读出起伏,远强一些,近弱一些,高强一些,低弱一些。自由练读(请学学生朗读前两句诗)
老师:为什 么看到的庐山的景色不一样?答 案就在诗中,快读读吧! 谁知道原因了?
学生:只缘身在此山中。
出 示诗的后两句,请学学生朗读。在这一句里有一个字很难写,谁知道是哪一个字?(缘)
指导书写,理 解“缘、不识”的意 思。(因为)
谁读懂了这两个句子诗的意 思?
你能用上什 么关联词吗?
(学生:我们之所以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是因为自己身在这庐山之中)
老师:谁能反过来说一说?
(学生:因为我人在这座山中,所以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
老师:为什 么诗人身在此山中反而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学生:因为诗人站在庐山之中,视野受到限制,只能看到庐山的局部,而非庐山的全貌;作者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就不同)
老师:谁能举一个类似的例子?(生举例)盲人摸象、下棋等。教师可结合具体的物品,如橘子、苹果等让学生理 解从不同的角度看,结果不同。
老师:结合我们今天学得这首古诗让我们知道,要了解一个事物必须怎么样做?
学生回答:客观全面的了解事物。
老师:明白了这一道理后,想一想,我们应该怎么样正确的评价我们周围的同学呢?是看他的优点呢还是看缺点呢?
学生回答:优缺点全面看。
老师:看待别人是这样,评价自己也是如此,谁愿意试着客观全面地评价一下自己?
学生自由发言。
让别的同学去评价他。
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老师:只有客观全面的看待自己和别人,才能取长补短,使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
《题西林壁》这首诗,前两句让我们感受到了庐山的雄奇壮观、千姿百态,后两句告诉我们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作者为什 么要描写庐山呢?(喜爱)我们应该带着怎么样的感 情读呢?(喜爱、赞美)下面我们就再一次齐声朗诵这首古诗
师生齐诵。
三、古诗品析
老师:描写庐山美景的古诗很多,我从网上查阅到自东晋以来,歌咏庐山的诗词歌赋就有4000多首,除了这首诗之外,你还知道哪一些诗人写过庐山?
学生:我知道李白写过《望庐山瀑布》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几首描写庐山的古诗请大家一起欣赏。出 示课件《望庐山五老峰》、毛泽东《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庐山雪》
望庐山五老峰
李 白
庐山东南五老峰,
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
吾将此地巢云松。
毛泽东《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 暮色苍茫看劲松,
 乱云飞渡仍从容。
 天生一个仙人洞,
 无限风光在险峰。
明代诗人王世懋冒雪上庐山写下了一首咏雪诗《庐山雪》:
朝日照积雪, 庐山白如云。
始知灵境杳, 不与众山群。
树色空中断, 泉声天半闻。
千崖冰玉里, 何处着匡君
《题西林壁》教学反思 仲秀丽

《题西林壁》是五年级下学期的一首哲理诗,也是小学阶段唯一一首哲理诗。其他老师都认为这首诗不好教,尤其是放在四年级,难度更加大了。但既然我选择了,就不能放弃。整个准备过程也是我不断学习,提高的过程,不管结果如何,只要我努力了,就是成功。选择这首诗我也想和更多的老师共同探讨哲理诗的教学方法。 我一直都认为学习古诗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枯燥的事,但如果能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意境,去领略作者当时的心情,从朗 读入手去感悟诗句所表达的意 思,那也许学习古诗就不是那么乏味了,读起来也更有味道。
  在《题西林壁》一诗的教学中,我首先请大家观赏庐山的风光片,请学生谈谈感受。在教学中我力求做到以读带讲,让学生自读自悟。
这首诗诗句意 思浅显,学生看看注释就能大致读懂字面的意 思。因此,教学本诗时,我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对诗中所蕴含道理的感悟上,使大家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全面客观地把握、冷静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现象所迷惑。”概括起来,也就是耳熟能详的那八个字: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1] [2]  下一页


希望市级教研课《题西林壁》教学实录和教后反思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哦,记得收藏本站。

关键字:人教版四年级课堂实录,课堂实录大全   题西林壁 教学

市级教研课《题西林壁》教学实录和教后反思的评论

联系方式 | 收藏本站| 教案说课| 试卷课件| 作文大全| 好词好句| 优秀范文| 网站地图| 热门专题

Copyright © www.jiaoyu88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学语文试题,小学数学试题及答案,小学语文试题及答案,初三数学试题及答案,高一英语试题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