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当前位置: 教育帮教育文章初中学习初二学习初二语文初二文言文初二语文课文《观潮》导学案

初二语文课文《观潮》导学案

12-14 15:58:08 | http://www.jiaoyu880.com | 初二文言文 | 人气:122

初二语文课文《观潮》导学案,栏目:八年级文言文大全 ,http://www.jiaoyu880.com 。

  (2)以

  以此夸能(  )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 

  (3)仅

  仅如银线(  )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

  (2)观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3)势

  势极雄豪(  )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

  (4)能

  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5)腾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   腾身百变(  )

  6、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

  (1)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  )

  (2)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  )

  (3)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  )

  (4)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  )

  7、下列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句是(  )

  A: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B:震撼激射,吞天沃日

  C:争先鼓勇,溯迎而上

  D: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8、按原文填空。

  (1)写参演船舰之多的句子是:

  (2)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

  (3)写水兵在船上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

  (4)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

  (5)写声势之大的句子是:

  【合作探究】

  9、作者在文中绘声、绘色、绘形、绘势,描写了钱塘江观潮的景象,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请分析一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观潮”的?

  10、题目为《观潮》,作者为什么还要写“校阅水军”和“吴中健儿弄潮”?

  【精读精练】

  阅读下段,回答问题。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 ”者是也。

  11、在文中划线处填入引用的诗句,并说说作者引用诗句有什么作用?

  12、从选段来看,作者描写大潮涌来时的壮观,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

  13、翻译下列句子。

  (1)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2)震撼激射,吞天沃日。

  14、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不知引来多少文人墨客的赞叹与描绘,你能默写出两句赞叹钱塘大潮的诗句吗?

  【主题阅读】

  (一)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东南形胜 (2)天堑无涯

  (3)竞豪奢

  16、翻译下面句子。

  (1)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2)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17、概括选文内容并体会作者的情感。

  18、与《观潮》相比,本文语言有什么特色?


四年级语文课文《观潮》重点句子分析 四年级语文上册词语解释:《观潮》
初二语文《观潮》课文 《观潮》文言文训练及答案
初二语文《观潮》课时训练及答案 《观潮》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观潮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初二语文课文《观潮》基础知识题及答案
《观潮》课内语段阅读及答案 初二语文《观潮》典型例析
初二语文《观潮》文言文翻译 初二语文《观潮》课文作者周密简介
初二语文课文《观潮》导学案 《观潮》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  
www.jiaoyu880.com

  (二)游钓台记(节选)

  郑日奎(清)

  舟发自常山[1] ,由衢抵严[2],凡三百余里,山水皆有可观。第目之所及[3],未暇问名,颔之而已[4].惟诫舟子以过七里滩[5]必予告[6].越日[7],舟行万山中,忽睹云际双峰,崭然秀峙[8],觉有异[9],急呼舟子曰:“若非钓台邪[10]?”曰: “然矣!”舟稍近,迫视之[11],所云两台[12],实两峰也。台称之者[13],后人为之也。台东西跱[14],相距可数百步[15].石铁色,陡起江干[16],数百仞不肯止[17].巉岩傲睨[18],如高士并立[19],风致岸然[20].崖际草木,亦作严冷状[21].树多松,疏疏罗植[22],偃仰离奇各有态[23].倒影水中,又有如游龙百余,水流波动,势欲飞起。峰之下,先生祠堂在焉。意当日垂纶[24],应在是地,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故曰:“峰也而台称之者,后人为之也。”

  注释:[1]常山:在今浙江常山县。

  [2]衢(qú):衢州,治所在今浙江衢县。抵:到达。严:严州,治所在今浙江建德。 [3]第:只是。目之所及:谓视野,眼力看到的。

  [4]颔(hàn)之而已:点头表示赞美罢了。

  [5]诫:告诫。舟子:船夫。七里滩:一名七里濑,亦称富春渚,在钓台西。两山壁立耸起,连亘延续约七里。

  [6]予告:告诉我。

  [7]越日:第二天。

  [8]崭然:高峻的样子。

  [9]觉有异:发现异常的景象。

  [10]若非:莫不是。

  [11]迫视:近看。

  [12]所云:所谓。

  [13]“台称”二句:谓将峰称作台,是后人这么叫它的。

  [14]跱(zhì):同“峙”,相对耸立。

  [15]可:大约。

  [16]江干:江边。“干”,岸。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希望初二语文课文《观潮》导学案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哦,记得收藏本站。

关键字:初二文言文,八年级文言文大全   语文课

初二语文课文《观潮》导学案的评论

联系方式 | 收藏本站| 教案说课| 试卷课件| 作文大全| 好词好句| 优秀范文| 网站地图| 热门专题

Copyright © www.jiaoyu88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学语文试题,小学数学试题及答案,小学语文试题及答案,初三数学试题及答案,高一英语试题

1 2 3 4 5 6 7 8 9 10